跳至主要內容

    風和雨帶來的輻射

    風和雨帶來的輻射

    李淑明、康志遠
    2014年3月

    我們生活在被輻射包圍的世界。環境中的天然輻射有兩大來源:存在於地殼的輻射及來自外太空的宇宙輻射。
    盤古初開,天然輻射早於人類存在於地球。地殼內的環境輻射慢慢擴散到空氣、水、泥土及生物體(包括動植物)。由於輻射難以被察覺,直到一百多年前左右科學家逐漸發明儀器探測輻射後,人類才知道它的存在。
    除了天然輻射,人類在醫療方面、核能發電及其他用途上亦會產生人工輻射。由於人工輻射是受到管制使用的,所以在日常生活環境中,人工輻射一般都是微不足道的註一
    各處地方因緯度、高度和當地的岩石和土壤中的放射性含量不同,其環境輻射水平也會有所差異。而即使是在同一地點,在不同的天氣狀況下,環境輻射水平也會有高低起伏。例如,在一個典型的降雨過程中,雨水最初將空氣中天然放射性物質沖洗到地面,在很短時間內提升了環境輻射水平。而之後經過長時間降雨,一些原本在空氣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質被沖走,環境輻射值便從高峰慢慢回落至正常水平。
    風向也能影響環境伽馬輻射水平。從陸地吹來的空氣一般比從海洋吹來的空氣含有較多從岩石和土壤釋放出來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因此在香港,當吹偏北風時,會把內陸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帶至沿岸地區,從而稍稍提高了環境輻射水平。相反,當吹偏南風時,海洋上的空氣擁有相對較少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因而令環境輻射水平下降。
    2013年12月15日至17日香港連續三天下雨並夾着大北風,期間正好顯示出風和雨對環境幅射水平的影響。受到一股高空擾動氣流影響,香港在12月14日開始有雨,隨後兩天雨勢轉大及較頻密。而一股強烈冬季季候風抵達,令温度顯著下降,12月16及17日天陰有雨,天氣寒冷。到了18日,由於高空擾動氣流帶來的雨帶開始遠離,天氣轉為晴朗及乾燥 (圖一)。
    圖一
    圖一 2013年12月部分香港氣象要素的每日記錄
    降雨及強北風令香港12個輻射監測站在12月15至17日連續3天錄得較高的環境伽馬輻射水平 (圖二)。12月18日停雨之後,所有監測站的環境伽馬輻射水平全部從峰值下降,而隔一段時間後便回復之前的水平註二。 市民可瀏覽天文台網頁每小時更新的環境伽馬輻射水平。
    圖二
    圖二 2013年12月香港環境伽馬輻射水平
    備註:
    [1] 利用精密儀器有時會在環境及食物樣本中探測到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有關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存在相信主要是來自1945 至1980年的大氣核武試驗。
    [2] 輻射通常被分類為阿爾法、貝他和伽馬輻射,其中伽馬輻射具有最高的穿透能力,並且在環境中相對較易被測量到。
    QR code